桂枝香金陵怀古水到渠成地达到借古讽

北京皮肤科最好的医院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zd/150714/4655748.html

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登临送目,正故国晚秋,天气初肃。千里澄江似练,翠峰如簇。归帆去棹残阳里,背西风,酒旗斜矗。彩舟云淡,星河鹭起,画图难足。(归帆一作:征帆)念往昔,繁华竞逐,叹门外楼头,悲恨相续。千古凭高对此,谩嗟荣辱。六朝旧事随流水,但寒烟衰草凝绿。至今商女,时时犹唱,后庭遗曲。——王安石

①王安石,神宗时任宰相,厉行变法。但遭到地主阶级内部保守派的反对。列宁曾称他为“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”。王安石词作不多,但他的词意境较开阔,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。

②肃:肃爽,形容晚秋的天高气爽。

③设:空,徒然。

④商女:酒楼茶坊的歌女。

《古今词话》说:“金陵怀古,诸公寄调<桂枝香》者,三十余家,惟王介甫为绝唱”。那么,它“绝”在什么地方呢?入“登临送目,正故园晚秋,天气初肃”。王安石十七岁时随父王益宦游金陵,后来读书、出仕,这里成了他的第二故乡。此刻,他登上高处,举目远望,古老的都城天高气爽,正是空旷的深秋季节。刘禹锡《秋词二首》其一有:“自古逢秋悲寂宴,我言秋日胜春朝”。王安石未明言“胜春朝”,但于开头三句中,连用“正”,“晚”,“初”三个时间副词,既点明时间、季节、地点,而“正”、“初”呼应,使人感到他那种奋发蹲厉的精神。这时候,放眼望去,银缎子一样闪耀着清亮白光的江面上,波光如镜,“余霞散成绮,澄江静如练”的美景,扑面而来。青翠的山峰,层叠相连,挤挤拥拥,好象彼此争抢位置似的。

“如簇”,既显出山的众多,又表现出山势的雄伟。“千里澄江似练,翠峰如簇”这两句,是“登临送目”最先所见。前句鸟瞰,故收入眼底的长江如一条千里长的银白色缎带;后句遥望,故不辨山形,而只说群山簇拥聚集。写法与辛弃疾在赏心亭所见的山如“玉簪螺髻”不同。这里是远观,写出了词人的开阔胸怀。

上阙最后总赞一句,收束前述种种美景。人们登山临水,赏心悦目,往往赞之以“如画”,“身在画图中”等等。但此处虽和苏轼写赤壁“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”后总赞曰:“江山如画”的笔法相似,却又进一步说:“画图难足”,也就是说他自己也没有办法把金陵的美描绘出来。对故国山河的沉挚之情,深深地隐藏在字里行间。题日“金陵怀古”,实际上阅并未“怀古”,而是咏今,是写眼前景,更是作者用蔬满感情的笔在谱写着音韵悠扬、声情壮美的金陵曲!

下阙进入“怀古”的主题。“念往昔,豪华竞逐,叹门外楼头,悲恨相续”。“念”是追念,回顾的意思。往昔,指六朝。“豪华竞逐”——作“繁华竞逐”,这四个字的容量很大:六朝的君主们豪华奢侈,荒淫无耻,非同一般,他们竞相追逐,一个赛过一个,诗人把“竟逐豪华”的“豪华”二字提前,这固然由于音韵和谐,但更是为了把那种穷奢极欲的情状凸现出来,给人以强烈的印象。在修辞学上,这种“倒装”,是为了“侧重”——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突出。

追念往事,“千古凭高对此,谩嗟荣辱”。现在登临送目,面对眼前壮丽的河山,缅怀遥远的古代,对于它们的兴亡盛衰,如果只是嗟叹,感慨,又有什么用呢?言虽尽,而意未完,“画外音”似乎是说:历史教训难道不值得记取么!最后,再将历史与现实对照来写:“六朝旧事随流水,但寒烟衰草凝绿,只今商女,时时犹唱,后庭遗曲”。历史上六朝的兴亡旧事如流水一样逝去了,现在所能看见的只是寒烟一片,衰草凝绿,有谁再去追寻几百年前的“往事”!不过现在却仍然能够听到歌妓舞女们,还时时唱起陈后主的《玉树后庭花》这只艳曲罢了。

词从金陵秋高气爽,景象壮阔写起,从而引向曾据此为都的六朝,由“六朝旧事”引向那亡国之音,“至今”还“时时犹唱”,自然而然,水到渠成地达到借古讽今的词旨。环环相扣,情景相生,构思缜密,韵味深厚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zhenzhoujk.com/afhzz/3297.html

当前时间:


冀ICP备2021018620号-5